中央就国企分类改革问题达共识 民资入股不设限 |
发布日期:2014/12/26 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Gary 阅读次数:3976次 |
|
2014年的国企改革“开场戏”,在2015年将演变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戏”。 从今年年初中石化第一个搞混改,再到7月“四项改革”出炉,地方版的混改方案纷纷出炉,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将分类改革和混改列为改革要点,分类改革是混改的前提。而最新的消息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有望于2015年一季度瓜熟蒂落。 毫无疑问,国企改革千军万马缓慢前进的局面,在2015年将要发生改变,而顶层设计出台后,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将会出现一个高潮。 顶层设计将出台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充满憧憬,在他看来,2015年是结构调整之年,而此次调整与以往不同,主要依靠国企之间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双轮”驱动,混改会在明年遍地开花。 在评价今年的改革时,李锦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尽管地方上和一些企业有混改的声音或动作,但并未形成气候。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混改以来,中石化可以算作第一个实践者。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便向外界“吹风”要搞混改,此后也做出了譬如启动资产审计、评估以及成立油品销售公司等一系列动作,后来也邀请过阿里巴巴、腾讯、复星、绿地集团等民企大佬加入,但都没有下文。至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外部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各界对中石化这样的垄断性央企是否该进行混改还没有达成共识。 无疑,中石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也成了改革的“抢跑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从上海到广东,从安徽到贵州,国资改革集结号从中央吹响后,陆续蔓延到地方。除上述地区外,北京、黑龙江、山东、重庆、天津、深圳等20多个地区的国资改革也纷纷启动。表面上看似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地方却动不了,或者是边做边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注意到,地方出台的国资改革方案多数是原则性改革方案,并没有落到实处。 “2014年混改没有大面积铺开,是因为有很多问题还未达成共识,顶层设计和30多个配套文件都没有出台,国企和地方都缺乏中央政策的支持。”李锦说。 民资入股不设限 国企分类改革是混改的前提。但在分类上,从中央到地方分歧都很大,有些地方版的国资改革方案甚至把国企分成了十多个类别。 而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中央在国有经济或者国有资本的分类问题上已经形成共识,确定公益类、商业类两大类。而且在混改比例上,国企改革将进一步加大向民资开放力度,在一些竞争性领域,不要求国有资本绝对控股。 中国建材和国药集团是混改的样本之一。目前,中国建材所属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超过85%,净资产中有超过三分之二是社会资本。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建材用220亿元国有权益控制了660亿元净资产,进而带动了超过3600亿元总资产。通过市场化方式与民营资本“混合”的发展模式为他们创造了成长的奇迹。 “最近央企负责人会议首次提出‘负面清单’概念,意味着除了少数禁止的行业社会资本都可以进入国企,混改将在2015年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李锦称。 目前部分领域和行业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混合所有制程度依然较低,尤其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等领域,长期以来都是国企甚至国有独资企业占主导。 此外,从股权结构看,现在也有很多国企已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了表面意义上的混改,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是因为一股独大。而这一轮的混改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形成一种不同所有制股权的相互制衡。 “最终形成国资、民资和内部员工持股的三足鼎立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就可以促使不同投资人的优势互补,劣势对冲,使得企业的体制机制更加的市场化。”国资专家周放生说。 资本市场成主战场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阐述和部署了“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思路,而“新常态”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混改的全面铺开。 李锦认为,混改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股本市场、增量的项目市场、存量的项目合作以及内部股权改革等四个途径推进。 证券市场将会成为混改的主战场。因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通过证券市场出售股票,使股票价格通过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公司价值,也能够有效预防国有资产流失。 “通过证券市场出售国有公司股份实现混改,应该成为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一位国资专家称。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将来会更突出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比如,通过证券市场来回购公司国有股权,减少国有股占有比例,改变“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又如通过证券发行和交易可以更方便采用股权置换、定向增发等手段,促成协议快捷成交;再如通过运用上市公司收购的兼并手段来调整公司原有股权结构等。 今年8月6日,国投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纺投资”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公告显示,本次重组对象为“安信证券”。国投定位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是四项改革试点公司。通过这次重组也能看出国投已将资本市场作为国资配置的重要场所,而证券公司就是国投的一只调配资本的手。 “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国有企业将来绝大多数都会成为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未来投资运营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将大有作为。”国投一位人士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