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上线 近1400万吨现货可交易 |
发布日期:2015/1/2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Gary 阅读次数:13761次 |
|
国家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与7个交易机构的交易系统连接,实现了数据交换,使CCER可以从签发走向交易。CCER在经历了2014年的探路、热身、蓄势之后,迎来了首年入市,也将在碳市开启以来最大规模的履约季中实现低成本减排的使命。然而,各试点准入政策和配额价格的差异,使得CCER价格体系复杂,登记系统上线,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登记系统现还处于开户阶段,已获签发的近1400万吨CCER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识别并走通交易中的各项操作细节。今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相关配套细则将陆续出台,全国统一碳市将释放怎样的政策信号,CCER将以何种规模和价格经历试点期交易,又以何种规模和价格步入全国碳市,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国家自愿减排信息平台上公示了第二批16个减排量备案项目,其中,三类项目15个,根据监测报告,补充计入期内减排量共约723万吨。加上第一批签发的649万吨,减排量共约1373万。 同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运行和开户相关事项的公告》(下文简称公告),宣布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自愿减排交易的相关参与方,企业、机构、团体和个人均可在登记系统中开设账户,以进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持有、转移、清缴和注销。至此,CCER从方法学开发到应用,从项目审定到减排量备案,从减排量签发至交易,整个流程被打通,使得已获签发的1373万吨CCER可以流向各试点的交易平台,为6月30日前签发的CCER进入本年度试点履约季敞开了大门。 交易前先交割 为进行CCER交易,各参与方都在忙于开户,开户到交易还需先交割。 CCER获得签发后,将被打入项目业主的账户,但由于CCER开发前期开发商或咨询商的进入,使得绝大多数项目的CCER已通过相关协议被开发商或咨询商部分或全部享有。因此,这些CCER的归属在登记系统上线之前,还停留在协议的字里行间,上线之后,就需要通过CCER的交割或账户转移得以落实。 在现已获减排量签发的26个项目中,有7个项目是由环保桥公司协助业主开发的,该公司总经理彭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们完成开户后,会考虑与业主共同选择合适的交易平台完成交割。” 交割严格意义上讲有别于交易,据彭峰介绍,CDM项目中,是存在“划拨权”的,减排量获得签发后,EB会将CER直接打入具有划拨权的联络人指定的账户。但目前CCER做法与此不同,使得交割是否应该按照交易规则收取交易费用成为项目业主和开发商或咨询商共同关注的问题。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只有深圳等个别试点已明确表示对于CCER的首次交易可免费。 此外,CCER此前交易均属于场外协议,有些项目减排量签发前就已锁定买家,因此,这类项目的交易也只是欠缺一个程序性的交易操作或转账。这些交易会选择哪个试点交易平台更多地取决于买家意愿。由于CCER市场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的状态,使得市场中存在二级或多级中间商,一方面他们具备买家资源,另一方面卖家愿让利早销。当然,也存在一些非控排企业的碳中和买家或为全国统一碳市而未雨绸缪的企业。 对于这类没有当地履约需求的买家,一位碳资产管理公司的碳交易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易成本也会是选择交易平台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比如,交易所的交易费用水平、年费等。”但在接受采访的5家咨询公司中也有2家表示,各试点交易成本虽有差别,但考虑业务的实际需求,交易费用比例很小,并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 对于控排企业买家来说,交易平台的选择会确定在控排企业的所在地,以便于履约。 无论是交割,还是锁定买家的交易,首次交易是否收费、大宗交易或协议交易的门槛、交易成本等成为了CCER交易中涌现出的新的考虑因素。 同量不同质不同价 试点准入政策、配额价格差异导致CCER同量、不同质、不同价。 CCER市场呈现价高区容量小,价低区容量大的特点。7个试点中,北京、湖北、重庆准入政策可将6月30日签发出来的大部分CCER供应拒之门外,天津或将成为CCER门槛最低、价格最低、容量最大的交易平台。其次按CCER容量从大至小依次为广东、上海和深圳。 CCER价格原则上不高于配额的价格。从配额价格走势来看,北京价格一直维持高位,深圳次之,上海、广东、湖北、天津价格水平接近20-30元之间波动。 太铭碳管理CEO孔晴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CCER市场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供需。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和签发节奏控制了CCER的供应量,试点准入政策和配额发放松紧度决定了CCER的实际需求。 按照国家发改委目前的审批和签发节奏,彭峰认为,“现在获得项目备案或者没有进入项目备案程序的项目,很难在6月30日前获得减排量签发,极有可能错失本年度的履约季。”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目前已备案的90个项目进行粗略计算,能够产出CCER约为2500万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7个试点理论最大需求中去掉本地供应不足的无效本地需求,计算最大有效需求约为4500万吨,彭峰认为,本年度7试点履约季能够被激活的需求将远低于理论值。 采访的5家咨询公司中4家表示,随着2015年6月履约季的到来,供需将进一步释放,试点配额价格会有向上的波动,但不会像去年那样出现大幅升高的局面。中碳未来总经理焦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今年控排企业已有履约经验,一些试点的核查工作也已经开展,企业会相对从容,提前计算配额缺口,并做出履约计划。” 焦洁认为,登记系统上线后,一些交易价格的公开,有利于CCER价格的透明化以及单一试点内CCER价格的规范。彭峰进一步指出,“一个试点内的价格清晰后,试点间也会出现互动。” 接受采访的5家咨询公司中,有4家表示已经开始交易方面的部署,会选择减排量拆分、多地挂牌交易的策略。孔晴熙认为,协议交易或协议转让仍有可能成为CCER交易的主要方式。 政策信号决定价格走势 履约之后,试点将进入试点期的最后一年,试点与全国碳市的衔接,配额与全国配额如何对接,CCER在全国碳市的准入门槛,都将直接影响配额和CCER的价格走势。 彭峰指出,如果地方配额可以一定比例兑换全国配额,那么配额贬值。本年度履约后价格可能会持续走低,而CCER作为相对可在全国流通的粮票,价格有可能高于配额价格,出现价格倒挂。 前述碳资产管理公司碳交易负责人认为,考虑各试点的政策、价格差异以及与全国碳市的接近程度不同,价格倒挂整体出现的可能不大,但有可能会区域性呈现。 放眼全国统一碳市,从长期低成本履约或减排的角度考虑,履约后或成买入的好时机,但这一决策是需要清晰的准入政策作为指引的,也需要企业对CCER价值和价格的认识不断提高。焦洁透露,目前也不乏一些非控排企业有CCER的购买意向,并主动议价。 全国统一碳市碳抵消细则,试点与全国统一碳市的衔接,试点配额的适用性以及控排企业的过渡,非试点控排企业的能力建设等,对本年度履约后的碳市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