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对进口的油井管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我们五年内都不会向美国出口。”无锡西姆莱斯石油专用管制造有限公司(下称“西姆莱斯”)外贸部的程部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2009年的最后一天,西姆莱斯刚刚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交纳14.61%的反补贴税。
浙江健力企业有限公司征收的税率更高,达15.78%。此外,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常宝钢管股份有限公司征收的税率分别为10.36%和11.98%,而其他中国生产商被征收的税率为13.20%。
2009年12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票赞成、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了商务部此前作出的终裁,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实施10.3%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
这是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案值的“双反”调查案件,涉案金额约27亿美元。
美方的调查显示,美国公司2008年从中国进口了27.4亿美元的油井管,较2007年的进口额增长超过两倍,2006年~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增加了203%。
对于这一结果,中国商务部却坚决反对,商务部的一份声明指出,美国产业困难应归咎于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石油需求下滑,“美国国内产业借机寻求贸易救济保护,将产业困难归罪于进口产品……认定中国油井管产品对美产业造成损害将是不顾事实的错误做法。”
西姆莱斯的程部长说,2008年公司共出口油井管40多万吨,但2009年只有十几万吨,国外市场需求不好,中国出口美国的油井管的数量在急剧萎缩。
国内钢管生产巨头华菱钢铁集团的情况与西姆莱斯相似,其钢管产品在2007年、2008年时对美国的出口量也很大,但从2009年开始,华菱就对出口的钢管产品进行出口国的调整,现在主要会向中东等石油生产国出口,对美国基本零出口。
“现在只向美国出口线材,其他产品根本出口不到美国,而且我们主要的出口区不在美欧,而是亚洲和中东等新兴国家地区。”在昨天举行的“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暨西本新干线会员大会期间,钢铁资讯机构“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告诉记者,只要亚洲、中东等新兴经济体会继续增长,中国钢材的出口量也还会上升。
海关的统计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钢材出口降幅已经明显收窄。由去年5月份同比下降75.7%,收窄至11月份同比下降3.5%,环比出口则逐月回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两年来,美国已对4种中国出口的钢管类产品征收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分别是环形焊管、薄壁矩形管、小口径管线用管和焊接不锈钢压力管,而此次“受害”的油井管则是钢管产品中附加值比较高的品种。
手段更隐蔽 惩罚更严厉 2009年全球贸易摩擦升级
2009年的全球贸易摩擦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案件频发;二是涉案金额巨大;三是杀伤力强,一些“双反”税率甚至超过100%,如果真正征收,产品根本无法再进行出口。
2009年的最后一天,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以6:0的投票结果,最终批准对中国制造的钢管征收大约10%到16%的关税。
这起美国针对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案,是一年来全球贸易摩擦升级的真实写照,也为2010年更多样化的贸易保护陷阱埋下了伏笔。
总结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的手段,“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调查当数第一。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1~11月,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就达23起,337知识产权的案子6起,案件的数量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53%,涉案金额增长800%。
其次,清理贸易灰色地带也成为一个贸易摩擦的新手段。2009年6月18日,俄罗斯宣布将集中销毁价值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走私”商品,并要求莫斯科市尽快关闭数万华商赖以生存的切尔基佐沃市场。这次行动就是以清查“灰色清关”目的进行的。
统一政府采购也在成为影响正常全球贸易的手段之一,突出的案例就是美国“购买国货”条款。2009年初,美国通过了在经济刺激计划中“购买国货”条款。该条款规定,但凡美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的市场计划,必须使用美国出产的“美国货”。
此外,更隐蔽的贸易保护手段也在迅速流行。比如出台扶持本国企业的政策——美国对本土三大汽车巨头的巨额注资、欧盟增加奶制品出口补贴、法国成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海外企业并购等。此外,韩国、印尼、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国家纷纷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宗旨也是帮助本国制造业提升竞争力,变相削弱了中国等其他国家制造产品的优势。
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等形形色色的更加隐蔽、更具战略性的贸易保护手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运用。
例如,美国希望通过倡导绿色经济概念,一方面可以为其国内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在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全球议题中获得战略主动。这一倡议虽然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舆论宣传上都占据上风,但是,绿色经济发展倡议暗含着强烈的战略性贸易保护动机,很可能对未来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严重打击,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新的隐患。
再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乳制品设立贸易关卡。专业为“中国制造”提供技术监测的跨国公司Intertek中国总裁柏学礼曾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经他们检测合格的一个批次乳制品,就在印尼遭遇“红灯”,经过第二次检测,这些产品才被放行。
鉴于中国食品行业在安全和质量监控体系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而出口却要与国际接轨,2009年12月29日,Intertek专门在上海设立了食品实验室,帮助中国企业应对国际标准。“熟悉原产地及进口国贸易政策,妥善应对国外有关食品质量的贸易壁垒,更能够使企业在规范化进程中少走弯路。”Intertek食品服务大中华区总监王益江说。
“现在,各国都在想新的办法,各种新的五花八门的贸易保护手段正在被发明出来,比如通过制定农药残留、铅含量等标准来设置技术门槛,部分发达国家提出要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等,这些都是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面对的新问题。”原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记者。
周世俭认为,2009年的全球贸易摩擦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案件频发,2008年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有210起,而2009年达到440起;二是涉案金额巨大,单单美国轮胎特保案和美国对中国油管“双反”案就分别涉案金额高达21亿美元和27亿美元,而周世俭在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工作时,超过1亿美元的案子已经算是大案子了;三是杀伤力强,一些“双反”税率甚至超过100%,如果真正征收,产品根本无法再进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