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企业,企业的不同阶段,其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新企业的重点是销售和制造,而不是成本;正常经营后管理重点是经营效率,要开始控制费用并建立成本标准;扩大规模后管理重点转为扩充市场,要建立收入中心和正式的业绩报告系统;规模庞大的老企业,管理重点是组织的巩固,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建立投资中心。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企业的成本正在不断攀升,而系统与组织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费用方面的支出过大,缺乏足够的资源以管理所有的业务,关键是能够针对不断变化的业务优先级有效地做出响应。提供一个优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价值服务,从而创建更灵活的企业运作环境。当决定优化公司的组织与系统的基础设施时,公司面临的3个最紧迫的需求如下: 1、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益提升 2、价值服务 3、增强组织与系统基础设施的灵活性 具体内容: 1、成本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组织系统、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 2、组织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从事活动的一种方式。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可以用管理等级和平均控制跨度来描述。管理等级是最高级单位和最低级单位之间的等级,平均控制跨度是指一个单位所属下级的数目。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还可以用权利集中和分散程度来描述。在一个企业里,权利很可能在一个职能领域中高度集中,而在其他职能领域则高度分散。一般说来,生产、财务和人事管理都属于高度集中的领域。 3、责任会计系统是企业会计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计量、传送和报告成本控制使用的信息。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责任预算、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三个部分。通常企业分别编制销售、生产、成本、财务的预算。主要按生产经营的领域来落实企业的总体计划。但为了进行控制,必须按责任中心来重编预算,按责任中心来落实企业的总体计划。这种工作被称为责任预算,其目的是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明确其应负的责任和应控制的事项。 4、在标准下达后,要按责任中心来汇集和分配。在进行核算时,为减少责任的转嫁,分配共同费用时,应按责任归结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各单位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要拟定适当的内部转移价格,以便考核各自业绩。 5、考核制度是控制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主要内容:规定代表责任中心目标的一般尺度。它因中心的类别而异,可能是销售额、可控成本、净利润或投资收益率。必要时还要确定若干级次目标的尺度,如市场份额、次品率、占用资金的限额等。规定责任中心目标尺度的唯一解释方法。规定业绩考核标准的计量方法。例如,成本如何分摊,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使用的内部转移价格,使用历史成本还是重计成本计量等。规定采用的预算标准。例如,使用固定预算还是弹性预算,是宽松的预算还是严格的预算,编制预算时采用的各种常数是多少。 6、奖励制度,是维持控制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人的工作努力程度受业绩评价和奖励方法的影响。奖励有货币奖励和非货币奖励两种形式,惩罚是一种负奖励。 具体实施: 1、降低并控制运营成本:通过改进管理和自动化,降低并控制运营成本。 2、整合简化组织与系统基础设施:简化组织机构与管理层次,标准化运营系统及决策。 3、提升运作效率:通过更有效地管理设计、采购、生产、营销与行政,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4、虚拟化IT环境:通过虚拟化,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