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企业离不开管理,如同鱼离不开水。管理离不开人才,如同婴儿离不开奶。没有人才,不懂管理的企业前景绝对堪忧。一家企业兴旺发达,绝对是管理水平高的结果。一家企业衰败倒闭,绝对是管理水平低下的结果。可能有人认为这不是可能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容不得怀疑与质疑。因为管理涵盖面很广,几乎无所不包。持怀疑论者,是因为不精通管理与不会管理的缘故。管理不但有管理理论、还有管理哲学,更有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现在我结合所学管理知识,又提出了管理基本原则。管理有实用型,还有花拳绣脚型。其实管理是有规律的,是有一些共性的。管理基本原则,就是管理的一些规律性的总结。万变不离其宗。殊途同归。万事万物都有本原,管理的基本原则,也相当于其本原。
管理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
企业里除了办公场所、工厂、设备等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人在企业里是决定要素。就算企业里是用机器人作员工,也需要人去操作与维护,还是需要编程指挥命令机器人作业,还是需要人管理机器人工厂。何况那些都是人类员工的企业呢?以为人本的根本,就是以人才为核心。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离开了人才,那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才的企业,肯定竞争不过其它企业。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新产品,发明创造都是人才搞出来。离开了人才,就谈不上创新。再者,没有人才去管理企业,去经营企业,企业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管理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效率与效果的原则。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管理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效率与效果。没有效率与效果,或者低效率与效果,还大言不惭懂管理,简直是挂的是羊头,卖得却是狗肉。没有效率与效果的管理,其本质是走走形式,搞搞花架子而以。管理注重的实质性的成果,这种实质就是效率与效果,而效率的提高,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量。而效果的提升,能达到预期目的。效率是办事速度与过程,效果是办事的结果。高效率是正确地做事,好效果是做正确的事。做事快是效率,事做得好是效果。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牢记的一条是,把效率与效果搞出来,这才是真的管理效力。
管理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质量为天的原则。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假冒伪劣的产品不但伤害的是消费者,而且伤害了整个民族的企业。坑害的不止是顾客,还坑害了社会。因产品质量问题倒闭的企业有许多,其中最典型的是三鹿企业,因奶粉富含三聚氰胺而倒闭。企业产品质量好,是因为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和结合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而形成的。企业产品质量不好,主要是领导层注意不够与疏于管理。产品质量优异的企业,不但能形成名牌,而且企业商誉好,往往是长寿企业。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就算花钱搞铺天盖地的广告,形成品牌后,但只要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质量有缺陷,就会投不信任票,等很多消费者吃亏上当后,就会联合抵制该企业产品,企业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于倒闭。有些企业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问题,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了知名企业后,就忽视了产品质量问题,最后在市场竞争中丢掉了曾经千辛万苦得来的市场份额。如果把重视与爱惜产品的质量,就像重视与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那么企业离兴旺发达不远了。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
管理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哲学,在自然界中都能参悟到,并且可以提升到理论与哲学的高度。管理技术,是一些管理工具、管理技能、管理经验相结合的技术,还包括现代的高科技。
中国五千年文明,比较重视思想与哲学的思考,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更是哲学的瑰宝。很简单的道理,自然现象与规律,加上人的自然规律,这是哲学探讨的思想根源,而企业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自然规律,当然和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总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总有殊途同归的地方。所以,中国企业重管理哲学。强调对人的管理。而西方企业重管理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管理。西方企业挖空心思,把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企业是由人、技术、设备等相结合的组织,因为中国企业不但要借鉴管理哲学,管好人;还要借鉴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率。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搞到中西组合的管理。
管理的第五个基本原则是重创新与科技的原则。
创新是新发明,新思维,与新描述的一种概念的过程。创新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更新,就是在原先的产品上面升级增加新的功能。二种方式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就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创造出新的,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三种方式是改变。就是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改变一下,改变外型、结构、用途、功能等。或者是模仿别人的产品,在基础上改良。又或者在自己的产品上改变一下。创新的目的,是在提升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就是创造新的生产力。企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实也让企业有了一次飞跃似的发展。把创新与科技结合起来,就会具有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的第六个基本原则是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原则。
创办企业的目的,无非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市场,更离不开消费者。消费者的偏好与选择决定了对企业的喜好度与忠诚度。只关心自己的利润的企业,会不择手段地发展,有时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时会坑害消费者的利益,有时会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更有甚者,污染与破环人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企业,是消费者抨击的对象,迟早会被顾客唾弃与市场汰淘的。既关心利润,还包括增加与保护社会福利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种企业能够赢得利益相关者的心,与顾客们忠诚的心。企业爱社会,社会就会爱企业;企业爱人民,人民也会爱企业;企业爱顾客,顾客更会爱企业。这爱,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爱是对等交换的,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
管理的第七个基本原则是调动员工最大积极性的原则。
自动、自觉、自发地完成工作任务,这就是积极性与主动性。员工的积极性调动后,就能生产优质的产品,能提高生产率。达到企业期望的效率与效果,这就是要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原因。员工消极懈怠,工作就完成不好,就会是低效率与低效果,等于是企业养了一群懒惰的人。既浪费了生产成本,又浪费了人力成本。管理的要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们积极高了后,企业管理者们要少操好多心,不但创新有成果出来,而且员工的热忱,会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节省了人工成本,还减少了时间成本。如果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可以说管理者实施的管理是失败的,反之,则是成功的。
管理的第八个大基本原则是企业产品让顾客需求满足的原则。
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无非是让顾客们购买与消费,这样企业就能从中赚取利润。没有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那企业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顾客是有消费偏好,与产品需求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味口,顾客就会甘心情愿掏腰包消费。如果不对味口,那么顾客就会另选其它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为了让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与提供的服务,那么就要求企业去发现与挖掘顾客的消费需求,让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使顾客满意最大化。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顾客的满意最大化,就会使得顾客重复购买,与增加对企业的顾客忠诚度。
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改革的风风雨雨。如今,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民营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管理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问题百出,弊端迭现,管理成本高,损失浪费大,忽略纳税筹划,有收入无收益甚至亏损,以成为吞噬民营企业有限利润的“隐身杀手”。
1、管理意识淡漠,重经营轻管理
很多中小企业主非常注重投入,希望做大做强,认为只要选择了好项目、好品牌、好产品就能盈利挣钱,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投入生产运营多年也很难收回投资,更谈不上预期盈利。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管理。换句话说,就是经营管理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项目再好,品牌再好,销路再好,如不善于管理、勤于管理、精于管理、严于管理,项目、品牌、市场自身能够带来的盈利也必将为管理不善而“流失”。
2、管理知识缺乏,制度基础薄弱
目前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要么是家族式企业,家长制作风严重,以管家的习惯做法来管理企业;要么是个体户发展起来的或者下岗职工再就业建立起来的中小型企业,业主既是投资人又是经理人。由于缺乏开办企业的现成经验,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课堂理论教育。即使政府劳动就业机构组织的培训,其内容也都是侧重于技术传授,很少讲管理。导致私营业主们不懂得以内部控制制度营造企业管理基础环境,只能按个人习惯以控代管,以言代制,职、责、权不明,程序、手续不清等等,导致漏洞百出。
3、缺乏远景规划,管理目标错位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一些民营企业家却严重缺乏中长期规划,甚至短期或近期工作计划也懒得制订,至于经营战略、应急方案和预警系统就更无从谈起。于是,就出现管理的随意性,同一事件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人、不同岗位,得到的管理反应却大相径庭;一些突发事件及重大事故发生,也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制订中长远发展规划,不设计经营战略和实施方案,严重缺乏远景规划意识,是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缺憾。
4、过分依赖家族包揽式管理,不注重专家的管理智慧
目前民营企业中80%以上都是“公司制”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但却很少有现代企业制度所具有的“专家型管理”特征。绝大多数企业仍沿袭传统思想指导下的“家族制”管理,家属、近亲属充斥主要管理岗位,内无团结凝聚的斗志,却能飞扬跋扈地一致“排外”,造成有人才难引进,勉强引进的人才也难以留住的尴尬局面。不仅经营管理没有任何创新,还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经理人分不清主次,不能正确对待事务性工作与战略性工作,“大小通吃”,从而包揽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市场开发、交易谈判、合同签订、发货送货、结算货款、资金审批等一切经营活动,甚至集授权与亲自经办于一身,完全陷入“当局者迷”状态,忙碌的喘不过气。
5、人才资源短缺,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受家族观念影响,民营企业过多考虑“家族成员”能否给安排“适当”的岗位,即注重目前建设的数量需求;很少有业主顾及企业岗位需要怎样的人才能够胜任,即注重长远发展的质量要求。结果就出现个人的才、德、能、知等素质与岗位需要不相适应,与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脱节,亲情关系的协调折腾得头昏脑胀,规章制度根本无法落实,出现管理裂痕和内部矛盾自然在所难免。21世纪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据工商联报告预测,“未来民企将成为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好去处,大批专业人才的进入将使民企管理人员素质明显提升”。这充分说明我国民营企业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吸收高校毕业生做好人才储备的重要性,往往顾忌为人才付出的代价过高。很显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企业,只能是一潭死水、面貌依旧,任凭投资者如何努力都必将经营乏术,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