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既有飞鸟的翅膀,又有走兽的牙齿。但它既不是飞禽,也不是走兽。财务公司也像蝙蝠一样有双重特性,既有企业的影子,也有银行的特征。对外,要做好与银行的合作;对内,要做好与成员企业的关系,才能规避风险,实现双赢。
财务公司是蝙蝠型公司 与银行的双赢合作
财务公司首先要处理好与银行的关系。财务公司有银行的特点,却不能完全取代银行,银行也需依靠财务公司带来业务。财务公司拥有整个集团的资金资源,但是因为没有清算号和现金业务,无论收支业务还是现金和支票的处理,都无法抛开银行独立完成结算的全部工作;银行虽然可以独立完成所有的结算工作,但是如果没有财务公司的牵线搭桥,就无法展开与其所在的整个集团企业的合作。一些人担心利用银行的系统会受到限制,其实这是多虑了。就如我们把种植粮食的工作交给农民,而不用担心会受到农民的限制一样,把结算放在银行,可以减少我们的系统和人员的投入,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安全。
既然银行把结算工作都做了,财务公司干什么呢?这是许多财务公司人的疑惑。其实,财务公司的主要作用是资金的管理与运作,是对成员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财务公司的强项。在企业的上升阶段,银行会予以资助,在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银行一般会撤走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多是锦上添花,而财务公司贷款却是雪中送炭,会按照集团的整体部署给企业以强有力的支持。而且财务公司的贷款、贴现的速度要比银行快得多。
因此,财务公司应当扬长避短,做好差异化经营。充分利用银行的人员、网点和系统优势,将吃不下的结算业务交付银行,而自己专心做好成员企业的资金结算和资金集中工作,才能与银行实现双赢。
管理资金而非干预
财务公司是“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者”,很多财务公司将其理解为“管理企业的资金使用”,对成员企业的资金使用横加干预,不仅增加了无谓的劳动,还容易招致成员企业的反感。
其实,财务公司同作为成员企业的一员,它的职能应当是把管理放在资金集中后,把沉淀的资金管理(运作)出最大的效益,而不要把自己当成审计或审批工作单位,更不要企图凌驾于其他成员企业之上。对内,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金融原则,至少要实现取款自由,除收支两条线需要申请外,成员企业在使用自己存款时,应减免财务公司不必要的批准。
财务公司的系统风险
财务公司风险主要有业务风险,包括对内的贷款风险、对外的投资风险等。一般而言,对内的业务风险较小,毕竟肉烂在锅里;对外的投资风险较大,特别是在股票二级市场。而有一个风险往往被忽视——系统风险。
财务公司的系统建设模式主要有三种:收支两条线模式、代理行模式(自己做结算)、充分利用银行资金池模式。前两种模式不仅投入大,需要的操作人员多,最主要的是存在着系统中断不能支付和重复支付等资金安全方面的风险。
一、收支两条线及代理行模式的风险
收支两条线模式,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模式。企业支付资金是通过财务公司的网银进行申请后,由财务公司购买的第三方软件通过银企直连从资金池下拨资金到企业账户完成对外支付,有的通过财务公司账户直接支付。财务公司将自己当作一个银行,企业的业务都需要经过财务公司的系统去做,这就要求财务公司的系统是不能中断而且是安全的。如果出现以下风险,就无法保证财务公司的系统的连续运行,成员企业的支付业务就会受到影响。
1、 故障风险
故障风险包括外围设备故障(线路短路停电、ups断电、防火墙故障)、硬件设备故障(电缆挤压、外连交换机故障等)、人为操作失误、外部攻击(黑客入侵)、灾难性天气、无灾备风险,使对业务中断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及业务的连续性,银行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灾备中心。而建设一个异地灾备中心几乎需要与建设系统本身的花费差不多、甚至更多,所以大多数财务公司没有此类建设,埋下了隐患。
2、软件风险
软件风险包括软件缺陷(核心系统版本缺陷、核心系统业务故障等)、记账风险、错误支付风险。遇到银行系统更新,直连系统无法实时联动时,可能会产生银行的接口问题,致使返回查询明细的报文系统无法识别,进而影响系统自动做账。另外,由于通过第三方软件完成对外支付,如果软件本身存在BUG(如支付返回状态不规范),就可能造成错误支付或重复支付,导致严重的后果。
3、软件公司倒闭风险
东南融通就是个例子,这个曾经号称中国金融IT老大的公司几个月的时间就破产了。在中国,核心业务没有银行的支持,软件公司的平均寿命肯定没有银行长。
4、其他风险
代理行模式(结算中心模式)除了以上风险外,还有会有丢失风险(单据丢失)和操作风险(记错账)。
有些财务公司对模式的选择,既有从众心理,又有经验主义。适应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现在的模式没有出现问题,不代表不存在问题、将来不会出现问题,这是需要财务公司警惕的。要考虑到极端的情况对资金管理系统的影响,甚至要考虑到整个机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核心业务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财务公司管理者。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任何一种模式都会尤其风险存在,财务公司的管理者应清晰得认识到风险的存在,积极采取行动。
二、银行资金池模式:将风险转移给银行
如果结算业务是必须的,而且收益较高,那我们冒点风险是值得的;如果结算业务是可有可无、不会产生多大的效益、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主要的是风险还较大,如果银行愿意帮我们去做,那何乐而不为?
将结算业务交予银行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这样做不仅节约劳动和投入,最主要的是将结算存在的风险转移给了银行:
1、资金集中管理就是把成员企业的沉淀资金进行管理,资金池的总额就是成员企业沉淀资金的总和,这个数额不会因为财务公司做结算而增加,也不会因为财务公司不做结算而减少。企业的正常支付不会因为有了财务公司的管理而停止,也不会因为没有财务公司的管理而乱花钱。
2、结算不会产生收益,假如一天做了一万笔结算,收款10个亿,付款10个亿,这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财务公司关注的是资金的沉淀而不是流水,只有沉淀资金对才是可利用的,有益的。
3、作为金融机构,财务公司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没有必要对成员企业的存款进行审批。因此没有必要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审批和支付。重复是为了强调,“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在这种思想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4、银行的资金归集和下拨没有手续费,过去认为自己做结算可以省去手续费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5、银行资金池系统越来越完善,可以帮助财务公司实现:自动归集、自动下拨、给企业打印对账单、给企业打印利息单等工作,因此成员企业在银行的结算数据没有必要再在财务公司记录一遍。自动归集,特别是自动下拨,保证了资金的流动完全在银行系统内部进行,不受第三方软件的干预。财务公司在利用该模式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各家银行的银企直连的支付端口关闭(这个在银行端处理),这样如果出现错误支付,就只需去银行系统找原因,而非财务公司使用的第三方软件方面的问题了。
这种模式不仅适合中小型财务公司,更适合大型财务公司。所不同者是对应的数量不同(小集团可能是1:1000;大集团可能是1:10000甚至更多)、记录的数额不同罢了。
由于这种模式下核心业务都在银行系统运行,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不进行物理上的链接,因此不会受到直连故障和银行系统升级方面的影响,财务系统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另外,由于财务系统只记录总账,因此非常小巧、便于备份(包括异地网上备份),即便机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成员企业的资金归集和下拨也不会受到影响。至于财务系统,只要找一个能上网的电脑把系统下载下来安装一下就可以开展工作,甚至不会影响当天给银监局和人民银行申报数据。因此,被越来越的的财务公司认识和采用。
财务公司的未来
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组织形式有两种:财务公司和类财务公司(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中心),从财务公司的业务范围的规定看,财务公司与结算中心等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优势,但是财务公司却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需要缴纳监管费、投资类业务要开展需要审批、投入人力去应付地方的苛刻监管,这无疑加重了财务公司的负担。
希望银监局对财务公司的政策作一些调整,财务公司的待遇至少不应当低于类财务公司,否则花大力气成立财务公司对集团而言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同时,也希望银监会也可参考证券公司管理的成功经验,在新的《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中将财务公司的资金结算和资金的管理工作明确分离。
最初证券公司有存取款的业务,后来发现这样做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就进行了分业管理,存取款的业务放在银行,证券公司做好证券方面的事情就可以了。财务公司也可以这样效仿:银行负责资金的集中,集中后的资金由财务公司运作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样既可以避免银行与财务公司结算系统的重复建设,又可以大大提高财务公司的资金安全。财务公司的未来不是招收大量的会计人员去做结算,而应当招收大量的金融人才去做管理——资金的管理。
除了银监局对财务公司的重新定位,财务公司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既不能过低,也不要过高。有的财务公司守着结算不放,认为做好结算就是对成员企业最好的服务,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做了很多无用功,唯一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另有一些财务公司却不满足现状,欲与银行试比高,甚至要超越银行,把产融结合搞得有点走样。比如有一个石油公司竟然做起了自己的金融帝国梦,效果怎样?“不看广告看疗效”:看他的油价是不是下降了,看他的股票价格是不是上涨了,真实的情况正好相反。财务公司的发展不能走火入魔。
解决好以上问题,财务公司的未来才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