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同时,PPI再度逆势上扬,一季度上涨达7.1%。
数据同时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311亿元,同比增长9.7%。
较好的经济增速似乎印证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此前表示的过去两个多月国内需求走弱是短期和暂时的判断。
央行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幅均高于预期。分析人士预计,未来信贷紧缩的态势将延续。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节后订单恢复,工厂重新开工。与此同时,从业人员指数止跌回升,反映出强劲的潜在需求。
与此同时,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府的诸多投资项目也将付诸实施,比如保障房建设也将加快推进。
但相比于去年,GDP增长有所放缓。一季度汇丰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由2010年4季度的54.8下滑至52.7。制造业PMI分项指数中,新增订单在过去两个月下降至52-53,而长期均值为54,2010年4季度均值为57.7;新增出口订单仅小幅下降,由2010年4季度的52降至1季度的51.4。
“新增订单的下降预示了紧缩政策使得中国需求收缩。同时,汇丰中国服务业PMI指数由1月份的52小幅下降至2月份的51.9,成为自2005年11月开始统计这一数据以来的第三低位,远远低于57.5的长期均值,反映出中国服务业扩张速度大幅减缓,主因可能是实施中的房地产调控和量化紧缩措施。”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
尽管如此,他依然对中国经济调控的效果和未来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这是增长放缓而非下滑,而中国有必要放缓增长以抑制通胀。
“通胀仍堪虞,增长暂无忧”,早在数据公布之前,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其4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预计中国一季度GDP增长将达9.5%到10%。
高善文认为,PPI的逆势上涨并不主要因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加工工业的上升可能是供应持续收缩和需求改善的合并结果,PPI上游行业的上升则主要来自需求面的恢复。”他在其4月7日发表的报告中强调。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GDP增长依然过高,不利于控制通胀,“如果再低一些,还会令人再乐观一些”。
“GDP依然在高位,表明硬着陆的风险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上述市场人士表示。
紧缩政策仍将持续
沈建光预计CPI的上升趋势仍可能在2季度延续,通胀拐点或在下半年出现。
“政府重新使用行政手段以抗通胀,同样显示了大宗商品、食品价格、房租和劳动力成本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沈建光表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4月14日发布报告预计控制通胀仍是下一阶段的首要政策目标,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在二季度不会出现明显的放缓。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的货币因素,利率和准备金率仍有上调可能。而信贷总量管控、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影响,尤其是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措施对贷款投放的约束作用依然较大,将延续信贷紧缩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