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务总监网
服务产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1
  • 2
当前位置:首页 >> CFO管理文摘
应付福利费:业绩蓄水池
发布日期:2007/8/24 来源:新理财杂志 编辑:linda 阅读次数:4329次
 

    新会计准则体系之下,曾经为广大财会专业人士熟知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福利费”的共识已成为历史。在福利费增量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的同时,应付福利费的存量,即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何去何从,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尽管针对应付福利费处理的相关规定接二连三地发布,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调控与运作空间。并且,对于上市金融企业年初应付福利费余额,是调整2007年度管理费用呢,还是逐步消化,目前政策规定中存在着两种声音。

 福利费之变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规定,计算提取应付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具体而言,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提取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14%。职工福利费主要用于职工医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等。可见,这些规定有着浓厚的行政味道,并非根据企业自身情况。

    随着工资的逐步市场化和社会保障的发展,企业应付福利费开支日渐减少,应付福利费的计提慢慢演化成为一种“预先准备”,其作用限于减少所得税之用(按规定提取的福利费可在税前扣除)。实际上,因为工资与福利费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所以也出现了个别上市公司将应付福利费作为调节利润手段的情况。

    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建立“秘密准备”,留待未来释放以“提升”业绩;另一种是利用应付福利费借方余额虚增利润。

    前者比较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如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较大的20家公司(表1),其余额总额占我们所统计的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余额的28.13%,而其中只有*STTCL(000100)2006年度出现亏损。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中很可能存在利用福利费储备业绩的情况。

    利用应付福利费借方余额虚增利润的情况不多,因为应付福利费红字余额比较引人注意,且在较早前就曾被监管层关注过。我们注意到,2005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为-2052万元的海信电器(600060),2006年末的余额已变为778万元;2005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为-1502万元的双环科技(000707),其2006年末的应付福利费已归为零。

    鉴于福利费计提存在的种种问题,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且一些行业与所有制企业已开始付诸实践。如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就不再按工资总额的14%从费用中计提福利费。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第9号准则“职工薪酬”首次对广义上的报酬进行了系统规范。其中,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其实,根据这种规定,已经能够推论出新准则之下职工福利费的处理方法,即取消按14%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的要求,据实列支。不过,由于原来应付福利费的计提内容规范于企业财务通则,故管理层仍延续了传统;并且,特别通过多种形式予以强调。

                      不厌其烦

    新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可见,新财务通则的内容中已经没有了应付福利费及其计提的踪迹。

    进一步,财政部企业司负责人就颁布新财务通则答记者问时介绍: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

    再一次,财政部2007年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其中,在职工福利费财务制度改革的衔接问题中指出,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实施后,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

    同时,该通知也规定了应付福利费余额的相关内容。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余额)区别以下情况处理,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

    应该强调的是,通知中特别提及“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实是埋下了伏笔。

    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协调小组工作小组会议纪要(2007年第2期)”中,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提到应付福利费问题。这一次是以问答的形式,对于“公司在实施新会计准则后是否计提应付福利费”问题,回答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公司在执行新会计准则后不再计提应付福利费”;针对“对于以前年度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回答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我们认为,管理层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针对应付福利费增量与存量的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反反复复、接二连三的规定与介绍,原因有三:

    首先,长期以来,对于中国广大财会专业人士,按14%计提福利费已成为一种共识,一种惯例。取消福利费计提的做法,需要一个观念上的转变,一个不断重复、加深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其次,对于应付福利费问题,几乎所有企业都会涉及。就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应付福利费的会计处理也是前段时间新会计准则讨论中,实务界广泛提出的一个问题,所以,需要重复强调。

    第三,就应付福利费存量而言,由于一些企业数额巨大,在规范增量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的同时,已经计提的存量何去何从,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息息相关,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这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情况中便可见一斑。

                  多数派利好

    截至2006年末,我们统计的A股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余额合计为212亿元,比2005年末203亿元增加9亿元。其中,存在贷方余额的公司为1317家,余额合计212亿元;应付福利费为借方余额(红字余额,表示实际支出多于提取的福利费)的仅有7家公司,合计758万元;另有49家公司余额为零。

    可见,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后,2006年初212亿元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将于未来调整入管理费用或者用于相关福利支出,从而使2007年度及以后年度业绩向好。而7家仅758万元的应付福利费借方余额,对这些公司未来业绩的负面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

    尽管应付福利费会计处理的变化对于公司未来业绩而言,属于多数派利好,但是影响的程度却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通过考查年末应付福利费绝对额,以及“应付福利费余额/资产总额”、“应付福利费余额/净利润”与“应付福利费余额/管理费用”三项比率的情况来考查。

    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较大的20家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余额合计59.74亿元(表1),占全部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余额的28.13%,比2005年末51.35亿元增加8.38亿元。可见,就应付福利费余额而言,存在着集中度高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也就决定了新准则对不同上市公司的不同影响。

    就相对数而言,表1所列的20家上市公司中,“应付福利费/净利润”比率也是高低不同,高的如同方股份(600100)、上海汽车(600104),分别为100.89%与41.52%;低的如中国石化(600028)与宝钢股份(600019),尽管绝对额位列第1位与第5位,但“应付福利费/净利润”比率却不高,分别为1.91%与2.67%。表1所列20家公司中,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也存在于“应利福利费/资产总额”与“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两项比率的计算中。


表1 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较大的20家上市公司相关情况(万元)

证券
代码 证券简称 2005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 2006年(末)
应付福利费 应利福利费/资产总额 应付福利费/净利润 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
600028 中国石化 105,200  96,900  0.16% 1.91% 3.66%
600104 上海汽车 5,756  59,169  0.68% 41.52% 23.66%
601628 中国人寿 38,900  47,600  0.07% 4.96%  
600018 上港集团 40,260  44,673  0.88% 15.08% 23.45%
600019 宝钢股份 25,084  34,696  0.23% 2.67% 6.44%
600000 浦发银行 20,805  33,307  0.05% 9.93%  
000063 中兴通讯 39,422  29,843  1.15% 36.96% 7.44%
601318 中国平安 14,200  29,538  0.07% 4.93%  
000629 攀钢钢钒 22,116  26,591  1.31% 32.64% 54.41%
000651 格力电器 17,158  22,278  1.39% 35.47% 27.78%
600569 安阳钢铁 28,381  21,526  1.53% 38.67% 36.20%
600011 华能国际 15,361  19,035  0.18% 3.43% 16.69%
000709 唐钢股份 12,830  18,249  0.64% 12.77% 14.87%
000027 深能源A 16,085  18,246  1.62% 22.80% 147.35%
000858 五粮液 16,300  17,937  1.74% 15.33% 38.01%
000100 *STTCL 25,407  16,940  0.77% -8.77% 4.89%
600100 同方股份 16,686  16,206  1.28% 100.89% 22.48%
601111 中国国航 21,780  15,055  0.17% 4.72% 6.90%
600026 中海发展 19,256  14,942  0.88% 5.41% 67.93%
601666 平煤天安 12,532  14,623  1.72% 16.95% 21.79%
合计 513,521  597,354  0.19% 5.75% 11.40%

    新会计准则体系之下,应付福利费会计处理的转变,使得当期费用与收入更能够实现配比,同时,也能减少利用应付福利费调节利润的现象。不过,在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期,在期初应付福利费余额的会计处理上,也存在着职业判断的空间,而这种抉择空间与公司未来业绩息息相关。

                     抉择空间

    实质上,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协调小组工作小组会议纪要所规定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就是将原应付福利费贷方余额(结余)调整为零,增加当期收益,以后再据实列支或根据明确的福利计划预计福利费支出。不过,文件中提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而没有硬性规定将余额调整管理费用,从而存在着一定的职业判断与运作空间。

    “企业实际情况”是怎样,“职工福利计划”的具体内容又如何,并不是上市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中所要求的内容,所以,在缺少基础资料的情况下,也就无法分析公司对应付福利费余额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了。

    通过考查一些上市公司1季报的情况,我们发现,客观上,应付福利费余额已成为未来业绩的蓄水池;并且,有的公司已将其释放,有的公司则继续存留。

    以银星能源(000862)为例(表2)。该公司原系“ST仪表”,于2007年5月14日摘帽并随即改名。前段时间该公司股票曾经历21个涨停板,从而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


表2 银星能源2007年1季度相关指标情况表(万元)

项目 2007年1季(末) 2007年初 上年同期 差额
货币资金 2306 3319   -1013 
短期借款 28160 29130   -970 
应付职工薪酬 919 1614   -695 
其他应付款 8360 6678   1682 
总资产 78395 78952   -557 
营业总收入 6842   6142 700 
营业总成本 6628   5947 681 
其中:营业成本 5553   4593 960 
销售费用 248   278 -30 
管理费用 202   396 -194 
财务费用 585   652 -67 
营业利润 214   195 19 
净利润 244   170 74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33   175 58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938   494 444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12169   8050 4119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14770   6900 7870 

注:据银星能源季报披露,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系补交以前年度欠付的职工养老金。


    银星能源2007年1季度利润总额243万元,比上年同期170万元增加73亿元,增幅为43%;据季报介绍,主要是由于营业收入增加、期间费用减少所致。然而,我们却发现,如果不是因为年初应付福利费余额的转回,银星能源一季度应该是亏损的;同时,应付福利费余额转回的背后,是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度增加的现实。

    2007年初,银星能源应付职工薪酬1614万元,而1季度末却突然骤减至919万元,减少695万元,减幅为43%;对此,银星能源季报中的披露是“主要系根据新《会计准则》将期初应付福利费转入期间费用所致”。而银星能源2007年1季度管理费用202万元,比上年同期396万元减少194万元,减幅为49%。

    可见,银星能源2007年1季度243万元的利润总额,是在冲销了数百万元期初应付福利费余额的基础上得来的。2006年末,银星能源应付福利费余额759万元,若考虑到一季度员工正常的福利费开支,假设按500万元调整管理费用估算,若没有此项调整,银星能源2007年1季度将亏损257万元;同时,管理费用将比上年同期增加306万元,增幅高达77%。

    与银星能源不同,对自去年始整体环境向好的钢铁类上市公司,情况便大不一样了。

    以安阳钢铁(600569)为例。2006年末,安阳钢铁应付福利费2.15亿元,“应付福利费/净利润”比率为38.67%,“应付福利费/管理费用”比率为36.20%,都处于较高水平,即年初应付福利费的处理对其未来业绩影响较大。我们研究发现,由于钢铁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在安阳钢铁目前业绩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巨额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项客观上为稳定未来业绩提供了“准备”。(详见《安阳钢铁:三种会计样本》)

    邯郸钢铁(600001)的情况类似。2006年末,邯郸钢铁应付工资 3.71亿元,而年初是0,也就是说,2006年度费用中已经消化了这部分未支付的工资。同时,2006年末公司应付福利费也有少许增加,为1.01亿元,而年初是9210万元。此两项合计4.72亿元。2007年1季度末,邯郸钢铁此两项数额又大幅度增加,达到5.59亿元,只是,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施行,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一个项目。

    可见,对于身处周期性行业的安阳钢铁与邯郸钢铁,在大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巨额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项,客观上成为2007及以后年度消化相关费用的来源,进而成为未来业绩的一种蓄水池与稳定器;这其中,既体现了对目前业绩的谨慎考虑,也反映了对未来业绩稳定性的追求,并且蕴含了很大的运作空间。

                 无所适从

    与其他企业相比,金融企业的情况有些特殊。

    财政部2007年3月30日发布“关于印发《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的通知”(财金[2007]23号)。其中规定,对于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应付职工福利费账面余额,要区别两种情况处理。第二种情况,即对应付职工福利费的结余,金融企业应当遵循职工福利费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基本规定,逐步消化,可用于支付以前年度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用,也可根据形势发展综合考虑职工福利计划,按照内部议事规则,经投资者决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费用,或支付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等其他职工福利方面的支出。

    可见,金融企业应付福利费结余的会计处理,比起“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的规定详细得多,甚至于都具体提及了颇为广泛且尚开放着的用途,如“支付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等其他职工福利方面的支出”。

    不过,对于上市金融企业,似乎出现了无所适从的局面。

    与前述“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内容不同,“关于印发《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实施指南》的通知”中没有指出“上市公司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而“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协调小组工作小组会议纪要(2007年第2期)”中却规定,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那么,对于上市的金融企业,到底是按财务规则实施指南逐步消化应付福利费的结余,还是按新准则协调小组会议纪要的要求将其调整管理费用呢,成为了一个悬案。


表3 金融类上市公司应付福利费相关情况(万元)

证券
代码 证券简称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福利费/资产总额 2006年度净利润 应付福利费/净利润
2005年末 2006年末 2005年末 2006年末
601628 中国人寿 54200  77400  38900  47600  0.07% 960100  4.96%
600000 浦发银行 545  744  20805  33307  0.05% 335303  9.93%
601318 中国平安 47500  172344  14200  29538  0.07% 598596  4.93%
600015 华夏银行 14447  17854  4930  6265  0.01% 145704  4.30%
600030 中信证券 9669  61360  4155  1952  0.03% 237104  0.82%
600643 S爱建 66  67  523  807  0.34% 1550  52.09%
000563 陕国投A 0  201  186  256  0.27% 1014  25.24%
600816 安信信托 89  260  99  183  0.26% -6118  -2.99%
000562 宏源证券 327  779  207  125  0.02% 22790  0.55%


    我们统计了9家上市金融企业的情况,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合计12亿元。尽管总体而言,占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大,但在“应付福利费/净利润”比率方面,则个案之间情况迥异(表3)。其中,中国人寿(601628)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4.76亿元,占2006年度净利润的4.96%;浦发银行(600000),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3.33亿元,占2006年度净利润的9.93%。

    同时,未统计在表3中的工商银行(601398)、招商银行(600036)等,其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的金额也非常巨大。如工商银行2006年末应付工资及福利费66.77亿元,其中,应付工资51.63亿元,比年初36.95亿元增加14.68亿元;应付福利费年末为15.14亿元,比年初14.31亿元增加0.83亿元。

    应该强调的是,2006年末应付福利费余额的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个所得税问题。也就是说,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这一差额,在企业所得税计算上是否作调整?是否作纳税调减处理?

    对此问题,目前似乎并无明确规定,尽管实务界已经提出此问题。


 
  相关附件:
  相关文章:
关键字搜索:
CFO管理文摘
CFO职场
CFO商业观察
经营管理
财务管理
会计与税务
更多>>
网站简介 | 网站帮助 | 服务产品 | 联系我们 | 防范电子发票重复报销软件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网站导航
中国财务总监网(www.chinacfo.net.cn)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4313号
电话:010-58401437 584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