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这是在中国经济非常时期所召开的一次意义非常的重要会议。而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的头等大事,我们至少快二十年没听到了。
2007年年初,随着通胀大潮一浪高过一浪地袭来,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在不断加重。
几乎与此同时,我们又听到了另一条新闻:
11月15日,万众瞩目的10月份CPI数据发布,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水位继续上行,比去年同比上涨6.5%。(不含涨升幅度最大的房价)其中,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7.6%,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
最惹人注意的是,猪肉价格竟然较上年同期上升了52.8%。超市货架上的价目单又更新了一茬,不仅是粮价,所有的食品价格都涨了,而且涨幅很大。甚至出现了“超市促销挤死人”的新闻。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刚刚传来粮食大丰收的好消息,该如何解释这种经济现象?
2007年11月,物价更是成了脱缰之马。
国家发改委宣布,从11月1日起,国内汽油、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了500元,提高的幅度为8%。随即,新一轮物价普涨应声而起。
让人大惑不解的是,这家2007年11月6日刚刚上市的,享有“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美誉的“中国石油”,涨价的理由居然是“油价倒挂”和“亏损经营”。我们实在闹不清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最先跟着涨的是食用油。这就奇怪了,石油涨价与食用油涨价又有什么关系?莫非食用油里还勾兑了石油不成?
据相关方面表态说,是因为运费上涨的原因。这个答案,立即让老百姓没了脾气。可这个答案对所有的商品都适用,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用这个标准答案,给老百姓的质问之声,贴上封口胶。
11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全国各大中城市出租车要涨价。还有,即将到来的2008年春运票价很可能无法保持2007年的水平。
可话音没落,11月29日,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又跌下来了,从每桶99.80美元跌到了88美元,跌幅达到了11%,中国的油价却没听说要跌。
于是,中国物价变成了双引擎。原来中国的物价的确是食品类在领涨,工业品在坚守阵地,有升有降有不动,现在变成了哥儿俩好,联袂上行。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立即开展一次物价大检查,查一查在过剩经济时代,本该发生通货紧缩的时代,怎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看看谁在搅浑水,看看谁在浑水摸鱼。
中国应该毫不手软地、坚决地让物价降下来。若能如此,国之大幸,民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