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自从2006年被中国资金管理者沙龙(CTS)发掘和深入研讨后,越来越多的被各大企业和银行应用为新兴的金融产品,国内各大银行都已陆续提出各自相应的解决方案。
供应链金融,望文生义,是基于供应链基础上的金融管理。供应链是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概念,是指从商品的原料到生产到 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能源性企业,制造型企业,流通性企业都有各自的商业形态,供应商和分销办法,所以都有各自的供应链解决办法。
长 期以来,中国境内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分散化的,金融资源也是相当的分散化,以至于无法从集团层面调控整合各方面资源。现在财务资金集中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内几个大银 行的上市,银行等金融资源的整合也变得越来越有可实现性了。
现在市场上提供的很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大多是以大型著名制造型企业为核心 ,向上下游延伸的一种金融服务。因为核心企业的管理到位,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比较容易控制,因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固定商业关系而为那些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银行的 风险相对较小,所以也可以给出相对优惠的贷款价格。大致的业务构架可以这样理解,如下图:
上图揭示了现在金融市场上所谓供应 链金融的基本含义和构成。可以看到这种融资方式的效果使更多的金融资源向那些核心的集团性企业归集。最初的这个理念是由国外银行提起来,最初的意图也是很清楚,通过他 们掌握的一些国际顶级客户,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到国内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中小企业如果能够进入那些国际公司的法眼,成为他们的供应商或分销商,已经是相关领域 的佼佼者,但他们的金融生存环境和商业价值未见得被足够开发,于是外资银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较快的进一步辐射国内优秀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争取 更多国内大型的核心企业客户。基本上花旗,汇丰,渣打等银行都提供这样的融资服务。
国内银行的追赶步伐也是相当快的,深发展,浦发,民生,工商银 行等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方案,但在实际操作阶段还有很多问题:
1、国内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职能没有得到重视和明确,国家也缺乏相关的专业 知识支持,此类集团资金的专业化的配置管理缺乏相应专业人才的打理,很多企业甚至搞不清资金管理部门和投资部门的区别,以至于资金的风险性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对于很 多集团性金融方案没有相关的市场敏感或合理化管理制度,给集团性企业带来很多资金链上的危险。国内曾经倒下的几个大公司多多少少与他们的资金管理粗放化很有关系。
2、信用环境复杂。国际上贸易还有国际信用证,国内的贸易反倒不能使用国内信用证,国内贸易很多的使用票据结算,曾经的票据满天飞使得央行一度对此 措施严厉。但现在国内信用证的管理规范是97年公布的,10年没有过更新,各个银行间的人民币信用证缺乏可实行的模式通开通兑。
3、物流环境的复杂 和混乱。运输和仓储的规范缺乏标准,流通中的物权很难得到相应保证,于是银行很难做到对流程进行控制,使得风险管理无法得到无缝连接,等等。
在实际操作中,国内的银行通常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10%-20%,用以对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更大的授信支持来开发业务。但现实的问题是,如果 这家大企业用10家银行,每家银行都对他们进行类似授信支持的话,无形间这个核心企业的信用被扩大了100%-200%,企业是否能够应付如此巨大的信用增长?银行又如何监管如此 巨大的增长风险?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的中国如何对海量的贸易单据进行审查和真实性评判?金融风险和道德风险交织在一起如何防范如何规避?
当然,供应链金融还是有其特别的长处的,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拓展的方式,相比政府担保,行政命令,这样的金融产品通过对 核心企业的风险控制,可以辐射性服务他们的上下游,在一个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可以帮助银行解决资金过于富裕的问题,善莫大焉。关键问题是 要建立健全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制并完善交易环节的金融工具标准化制定工作。